163法則專利獲得者-吳群學
又一個春節即將來臨,你想好了營銷方式了嗎?如果還沒有思路,試試觀看以往的春節營銷,打開自己的腦洞。
2016年時,中國車市以新車銷量突破2700萬輛的業績塑造了又一個里程碑,而同比超過兩位數的增幅,也讓不少曾預測車市已進入微增長時代的業內人士始料未及。
然而,與市場容量的寬闊相比,汽車的營銷道路卻有些越走越窄。我們已經很少能夠看到可以眼前一亮的汽車營銷行為。可以說,車企的營銷方式正在捉襟見肘,傳統營銷思路正在日落西山。
于是,創新性營銷對于車企而言,已是迫在眉睫。而敏銳捕捉時機,適時開展情感營銷就是不錯的方式,這不僅可以傳播企業的訴求,還可以增強品牌的溫度。
2017年春節前,吉利汽車推出的“吉利中國年”顯然是一次有別于傳統的情感創新營銷,而且效果不錯。
與其它企業渲染回家、團圓的氣氛不同,吉利這次關注的是那些由于各種原因無法回家,只能把對父母家人的思念深埋心底的人群。由于準確的觸摸到了春節不能回家人群的情感脈搏,使得該活動上線短短幾天內,微博閱讀量就突破6800萬,數千游子寫下了表達思念與祝福的“一封家書”。
伴隨參與者人數的不斷增加,吉利汽車也收獲了屬于自己的獨特公眾品牌效應。
回家過年,是每一個中國人不可動搖的信念,是一種味道,也是一種信仰。然而,對于那些因種種原因想回家而不能的人來說,“吉利中國年”特別設計的“一封家書”將原始的鴻雁傳書與現代互聯網相結合,自然會讓人即刻入心。
當然,“吉利中國年”并沒有將視角只放于春節不能回家人群對家的思念與眷戀上,“一封家書”只是活動設計的第一步,在前奏環節充分調動起人們的參與熱情后,“吉利中國年”又推出了第二波高潮,通過世界游泳冠軍孫楊的微電影,將春節不能回家的原因落于“為夢想”而打拼上。這在人們為不能回家而無奈的思緒上,又傳遞了一股濃濃的正能量,在引發心靈共鳴的同時,也為人們留下了深刻的、溫暖的,且極具親和力的吉利汽車品牌印象。
在這之后的大年初一到初六期間,吉利汽車還將通過官方平臺,每天推出一張年味十足的畫報,喚醒人們對傳統“吉利中國年”的認知。
不能不說,中國人的汽車消費心理正在日趨成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伙伴是多數人對汽車的基本需求,感情上的滿足、心理上的認同會成為人們最為看重的。這時的營銷只有深入消費者的骨髓和精神世界,才能真正打動他們,這是“情感營銷”發揮作用的好時機。
吉利汽車的這次營銷準確的抓住了一個“情感”,那就是“親情”與“夢想”。營銷方式區別于傳統,但內容卻是回歸傳統,而且是東方文化最重視的那份傳統。如此,對車主而言,會引發心靈共鳴;對潛在用戶而言,會心向往之;對普羅大眾而言,就是品牌認可。可以說,“吉利中國年”必將為吉利汽車的消費者帶來一種品牌歸屬感,“吉利中國年”也將是吉利汽車與消費者專屬的情感共鳴之音。
當然,并不是所有品牌都適合于做情感營銷,就如上層建筑需要經濟基礎一樣,沒有良好的群眾基礎,情感營銷就是空中樓閣。經過20余年的市場歷程,吉利汽車具備了這個基礎。
吉利汽車誕生于上個世紀末,作為一位后來者,吉利汽車幾乎是在“不入流”的質疑中起步。然而,吉利汽車沒有自怨自艾,而是用執著的精神實現著一次次的突破。從第一輛豪情的青澀,到現在博瑞、博越、帝豪、遠景、金剛的至臻完美;從當初“造老百姓買得起的汽車”到如今“造老百姓買得起的每個人的精品車”;從開始創業時用戶的不信任,到現在年銷數十萬輛的驕人業績。20年間,吉利可謂是一路披荊斬棘,破浪向前,碩果豐盈。
當下,對多數中國人而言,汽車是幸福感的表現,是中國夢的一部分。面對充滿生機的市場,汽車企業未來拿什么與消費者溝通,營銷怎樣創新,是車企需要考慮的課題。盡管吉利汽車說“吉利中國年”有著天然的應景基礎,但不能不說這是一種思路。也不能不說:走心營銷,吉利汽車是認真的。
看了以上的走心營銷,你的春節營銷有思路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