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法則專利獲得者-吳群學
2019年5月17日,華為海思總裁給員工的一封信燃爆全網,網友直呼華為“牛逼”。
事情起因是這樣的:
美國政府于當地時間15日,發布針對華為等中國企業的限制交易令,禁止美國企業與華為往來,禁止華為參與政府采購。
這對美國供應鏈占30%的華為來說,不可謂不是一個重大變故,美國想要搞垮華為的心也可見一斑。
針對突如其來的沖擊,華為沒有示弱,海思總裁致信全體員工,宣布為應對這個黑暗時刻的到來,“備胎”多年的芯片轉正,今后要實現科技自立。
全文看后讓人熱血沸騰,如下:
企業如此,個人何嘗不是這樣?
在這個世界上,想要發展,想要成功,你總會遇到各種挑戰和重重阻礙,一波三折是生活原本的樣子。
當面對這些突如其來的打擊,變故和威脅時,你是舉手投降,就此屈服,接受命運的擺布?
還是像華為一樣,早就未雨綢繆,編制好“安全網”,在遭遇打擊時,能沉著應對,讓自己立于不敗之地?
答案顯而易見。
那么,如何編織一張“安全網”,在危機來臨時,讓自己有緩沖的余地和可能,不至于輸得一敗涂地,有機會未來東山再起,成功“兜底”人生?
01
突圍破局,是留給那些有準備的人
命運總是對那些心懷憂患,早做打算的人格外留情。
美國將華為列入“實體名單”是突發的,但并沒有讓華為措手不及。
華為內部一名負責人說,“為防止今天的情況,華為內部有一些替代計劃,雖然性能上在短期可能不能媲美原有方案,但維持業務連續性并沒有問題。”
據產業鏈人士觀察,“去年底,華為所有的備貨從半年延長到2年,能轉為國內供應商的芯片,都轉成了國內供應商供貨。”
華為早已為今天的“突發狀況”做好布局,給自己留了緩沖期,這才讓自己在這場發難中沒有自亂陣腳,避免“走向敗局”。
電視劇《大宅門》中,在藥材運轉被劫、清帝出宮拖欠藥款、軍需處巧取豪奪的外部環境動蕩中,白家老號陷入危機,朝不保夕。
這時已經交班10多年,病重的白家二老太太給晚輩們交了底:這么多年,她在匯豐和花旗先后存了能維持七八年的貴重藥材,在錢莊里另存了九十多萬兩銀子,這些家當足夠幫助白家度過當時的難關。
白老太太的一句話道出了個中玄機:
“這些年幾經遭難,我留了心眼,要是沒有一點底子,你就像斷了線的風箏……”
這讓我想起之前公司裁人的事情。
喬納被通知解雇時,不慌不亂,不僅沒有急著收拾物品,反而一直忙著打電話。
我得空便過去跟喬納聊了兩句,竟對他刮目相看。
“這個節骨眼,你不趕緊收拾東西,還打什么電話呀?”我不解。
喬納臉上一點看不出失意和憤怒,特別氣定神閑:“有什么好收拾的,個人物品我從來不放公司。悄悄告訴你,我剛才已經在跟獵頭打招呼,告訴他們我現在是open狀態,歡迎介紹好機會,我拿了半年的賠償金,可以慢慢找工作。”
原來喬納深信,職場風云變幻莫測,自己一直就有著深深的危機感。
因此他平時刻意跟外部獵頭顧問,人才機構保持良好關系,在人才網站上也保持著一定的活躍度和曝光率。
這都為有一天當自己深陷危機時,他就可以馬上調動資源,快速轉身和奔跑,而不是陷入沼澤,無法自拔。
不把自己職業生涯放在一家公司上作賭注,具有危機意識,未雨綢繆,在遭遇變故時不急不躁,鎮定自若,變被動為主動,有本事駕馭命運而不是被其奴役,這就是喬納的生存之道。
富蘭克林說:
“白手起家,并不代表手無寸鐵。”
而如果遭遇困境時,你真的是手無寸鐵,那結局只能是被動挨打。
02
不斷求變,才能保持核心競爭力
2018年4月,三個男人的機場背影照在全網刷屏。
三人從左到右分別是中興董事長殷一民、創始人侯為貴、總裁趙先明
去年4月,美國商務部發布未來7年內,禁止中興通訊向美國企業購買敏感產品。
已經退休兩年的中興通訊創始人——77歲的侯為貴,為了拯救中興,重新出山,四處奔波。
對美國產品依存度更高的中興,在這種突發制裁下無奈屈服,其代價可謂沉重:
罰款25億美金,獲得4年試用期,試用期不合規繼續制裁
公司所有內部核心數據可以供美國隨時檢查,一旦不合規繼續制裁
每個月中興的高管都要去美國述職
一個知名的中國企業,要接受大洋彼岸別國監管,定期向別國述職,匯報自己的商業機密,這結果透著一股子悲涼,又讓人唏噓不已。
試想如果中興能在自己如日中天時,潛心研發核心科技,提高競爭力,而不是貪圖省事,高度依賴美國部件,或許現在又是另一番天地,結局也會被改寫。
錘子科技的羅永浩,當年進入新東方當英語老師,收獲大批粉絲,結交眾多精英朋友,事業發展正值高峰。
但就在新東方籌備上市時,羅永浩毅然選擇離開,開始創業,先后出書,創辦牛博網,培訓學校和錘子科技,一步步讓自己的人生不斷攀登新高度。
正因為對挑戰的不屈從、不退縮,對來來充滿好奇的持續追求,老羅才在一次次求新求變中不斷翻新自己,一路蛻變,取得今天的成就。
大多時,束縛你的并不是自身的能力,而是面對困難時的習慣性懦弱。
你越安于現狀,懼怕困難,越會受限于困難;但如果轉變思維,迎難而上,提升自己的能力,困難終會迎刃而解。
每一次突破和改變,都在增強實力的同時,增加你面對這世界的底氣。
03
提高眼界和格局,才能走得更遠
1.不要只貪圖眼前利益
碌碌無為的人最喜歡說:“人啊,就得活的現實些”。
其實這無非是給自己找了一個拒絕改變和努力的借口。
他們真的沒有機會提升眼界嗎?比如多花些時間學習,上課或者結交優秀的人。
當然不是,他們嘴上說沒時間,但卻會為了混加班費而耗在公司里,即使無事可做,上網聊天,或發發呆。
加班費雖然不多,但卻是能看得見摸得著,可以及時被兌現的利益。
而眼界這種東西,對于他們來說,太過虛無和飄渺了,不值得付出那樣的時間,精力或金錢這樣的代價。
2.接納多樣化,善于學習他人
電影《一代宗師》中說:“人生的三重境界”: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
大千世界豐富多彩,找不到完全相同的兩片葉子,也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人,接納差異,讓自己自己眼界更加寬廣。
更要善于發現他人身上的亮點,學習他人成功之處,這會讓自己加速成長。
3.看透職場生存法則,為自己“兜底”
懂得:即便你不背叛公司,也攔不住公司有一天拋棄你
隨時保持對外界的敏感度,為有一天被動或主動離開,提前做多手準備(信息,人脈,資源等)
工作不是人生的全部,也不是你活著唯一的目的,家才是在最后幫你托底的力量
別將工資作為收入的唯一來源,學會多渠道拓展收入,比如學習投資理財,發展新技能,拓展副業等等
重視高壓力下的心理健康建設
眼界,不會讓我們一步就抵達想要的那個高度,但眼界逐漸提高,你就會站在一個比現在更高的平臺上,去眺望更寬廣的世界,收獲更多的機會和可能性。
作家西蒙說:
“機會對于不能利用它的人,又有什么用呢?正如風只對于能利用它的人才是動力。”
是啊,對于不懂、不會利用風作為動力的人來說,風不過是吹動樹葉,轉瞬即逝的,最簡單的風。
對那些缺乏遠見、沒有準備、沒有“兜底”能力的人來說,機會并沒有特別的含義,他們根本無法抓住。
更別說當危機降臨時,他們也只能淪為向命運臣服的人。
最后通過當下中國管理最先進的“163法則”(國外的意大利經濟社會學家帕雷托提出2:8原理,國內吳群學先生獨創“163法則”并注冊了專利。
實踐證明,“163法則”是符合中國國情的本土化科學思維工具,必將是中國人未來工作、生活、管理的普世價值法則!)為大家帶來領先一步的163現代思維。
一個現實
若是想屹立不倒,那就要提早編織好“安全網”,擁有“兜底”能力。
六大準備
未雨綢繆
穩中求變
高瞻遠矚
全面發展
居安思危
與時俱進
三個方向
突圍破局,機會留給有準備的人
不斷求變,才能保持核心競爭力
提升眼界,收獲更多未知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