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法則專利獲得者-吳群學
前些時日,#爸媽眼中得體的工作到底是怎樣的#話題引爆熱搜,引發了近乎兩萬人的討論,許多網友關于這個話題,都表示深有體會,評論區更是人才濟濟,很多人對于父母對自己擇業的干涉,紛紛進行了花式吐槽。
創業月收入幾萬,你媽都會覺得不靠譜;要是考個公務員事業編,就算月入500,你媽都會覺得一切都會好起來。
爸媽認為,除了國企,事業單位,公務員,其他工作一律叫打工的,都不是什么正經工作。
家里人:女孩子當個老師多好啊,還放寒暑假,那么要強干什么。
家里人:女孩子當老師,或者醫生,或者會計都是很好的啦,穩穩定定的
按部就班,朝九晚五,有五險一金,最好是國企!
上聯:老師護士公務員;下聯:國電鹽政事業編。
嚴肅地說,持這樣想法的父母太多了,在很多長輩的眼里,“體制內”“事業編”才是得體、穩定的工作,但一份工作是否“體面”真的只能用是否在體制內去衡量么?
我想,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1
能力提升,是一種體面
工作中,我們接受一件件任務,迎接不同的挑戰,從中汲取知識、獲得經驗,以此提升能力、開闊眼界。 就像打小怪獸一樣持續升級,自身能夠得到不斷的成長,誰又能說這不是一份體面的工作呢?
我們能夠從工作中獲取源源不斷的成長與進階,那這份工作就是體面的。
工作應該“體面”,但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標準線,每一個努力工作的人,都值得體面的生活。
2
價值實現,是一種體面
隨著經濟和科技的發展,越來越多新興職業出現,也有越來越多職業消失、被淘汰。所謂的“鐵飯碗”已經不是年輕人在擇業時會著重考慮的選項,能否點燃自己的熱情、能否讓自己的能力和才華得到施展、能否獲得認可與成就感……這些才是他們會更加在意的因素。
通過自身的能力實現自我的價值,才是體面的“金飯碗”。
一份工作,如果我們能從中獲得成就感和滿足感,實現自我價值,那就是體面的。
3
創造價值,是一種體面
無論是什么樣的工作,能夠為社會做出貢獻、創造價值就都是值得尊重的。 即使只是一顆小小的螺絲釘,因為它在為機器的正常運轉默默貢獻著力量,我們就不能輕視它。機關單位的公務員也好,私企的上班族也好,他們都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發著光發著熱。
還有眾多的創業者,他們踏上創業之路是為了心中的夢想,更是為了社會的發展與進步。
湖南衛視綜藝《天天向上》最新一期節目中,6位返鄉創業青年從大城市回到家鄉創業,帶領家鄉人脫貧致富。這在父母長輩的眼中怕是“太折騰”的工作,但他們為家鄉脫貧所作出的貢獻真的令人敬佩,這當然很“體面”。
4
不穩定的工作,不等于就不是好工作
所有父母眼中的得體工作,都有一個特別核心的評判標準:穩定。
不管是公務員也好,教師、醫生也罷,這些都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鐵飯碗」,旱澇保收,不用為失業而犯愁。
我們這一代人的父母,要么是「穩定工作」的直接受益人,要么就是見證者。
我的父母就是見證者。
父母對我的期許就是以后做個教師,工作穩定且輕松,假期也特別多,更重要的是,還很體面,受人敬重,去菜市場買塊豆腐,別人都會多給一點。
而我一些兒時的玩伴,如今他們不少人也是教師、醫生,有些人至今仍在一邊工作,一邊考公務員,因為深受父母的影響。
盡管時代在變化,有很多新興的職業出現,但諸如教師、醫生、公務員這些很穩定的工作依然被很多人視為「最佳工作」。
這一點,我也是認同的。
穩定的工作不是洪水猛獸,能擁有別輕易放棄。
但是,我想說的是:不穩定的工作,不等于就不是好工作。
沒有一份工作是不委屈的,這世界上也沒有絕對的好工作。
我身邊不少做教師、醫生的朋友想辭職,羨慕我這種自由職業的,也有人想從國企里跳出來,因為干得并不開心,而我也在羨慕著他們。 所謂的好工作,其實都是相對的。
所以,我對好工作的定義是:能滿足你需求的工作,就是好工作。 你想要買房買車,想要掙很多錢,那么高薪的工作,能讓你快速成長的工作就是好工作,就值得你去做。 你想要找尋人生的意義,那么一份能給你帶來成就感,能讓你內心豐盈的工作就是好工作,哪怕很累,甚至不被人理解。 在職業選擇困難時,當你感到迷茫時,不妨問問自己兩個問題:1. 我想要什么;2. 我想成為什么樣的人。 大多數父母并不了解這個世界,他們認為做物流就是送快遞的,學計算機就是修電腦的,所以你得自己拿主意。 別被傳統的思維束縛,別害怕工作不穩定,只要你真的有才華,肯努力,前路不會太糟糕。
5
體面的工作,不等于有體面的生活
體面的工作,不等于有體面的生活在職業選擇時,有兩個核心因素容易左右我們的判斷,一是剛才所提到的「穩定」,第二個就是「體面」。
學生時代發生的一幕,我至今印象深刻。
語文老師在課上說,工作沒有貴賤之分,拉黃包車和當大總統,都只是一份工作而已,都值得我們去認真對待。 不到一節課,數學老師就來打臉了。
那一日,正逢月考成績出來,數學老師夾著試卷走進來,一臉地陰云密布。 他說,我一分鐘都不想看到你們這種連狗都不想啃的卷子,你們要是再這么吊兒郎當地混下去,以后就只能去當工人。
說好工作沒有貴賤之分的,工人怎么了? 很多年以后,我才明白語文老師講的那是哲學,數學老師說的才是人生。 行業之間,職業之間是存在鄙視鏈的,而且還很明顯。
機關單位的看不上寫字樓里的,寫字樓里的看不上廠里的,廠里的又看不上民工... 很多時候,即便知道對方的薪資比自己高,甚至是幾倍,卻依然不太瞧得上。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不太體面,上不了臺面。
追求工作體面,這并沒有錯,沒有誰不希望自己干著體面的工作,光鮮亮麗。 但我想說的是,別一味地追逐體面,往往也要認清現實,你到底能不能選擇體面的工作。
為什么這么說呢?
因為我希望很多人能夠明白一點:體面的工作,不等于就能有體面的生活。
有些工作,確實是很體面,不用風吹日曬,不沾灰塵油煙,準時準點下班,沒有kpi... 這樣的工作好是好,但薪資往往不會高。
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在今天這個時代,不指望活得有多爽,光是普通活著,就已經很貴了。
看病要錢、買房要錢、養孩子要錢...每一筆都不是小數目。 我從不羞于談錢,也從不掩飾對錢的喜歡,只要來路正,是靠本事掙來的錢,就值得推崇。
我認為,真正體面的工作,并不是看上去有多么的風光無限,而是讓你真的有底氣,有成就感,讓你能夠承擔起該承擔的責任。
很多時候,一個有能力讓自己家人過上好生活的人,才是真正有本事的人。 這個世界變化很快,很多思維都需要轉變了,希望你能真正在工作中找到自己,明白工作的意義。
6
穩定,其實就是不穩定
不管是父母認為的體面工作,還是我們自己選擇的工作。 這個時代不再有穩定的工作、穩定的單位,有的只是穩定的能力。 真正可怕的從來不是穩定的工作,而是安于現狀的心和穩定思維。 不管是什么工作,私企、國企、公務員也好,我們都應該要不斷地學習。
可以看書,可以聽課,可以向比自己優秀的人討教,形式有很多,目的就是讓自己的能力越來越強。
還要有憂患意識,做不到居安思危,就沒有主動學習的意識,更沒有奮斗的動力。 只要你有一顆進取的心,在哪里都可以奮斗。
反過來,只要你安于現狀,在哪里都會被淘汰。
穩定,其實就是不穩定。所謂鐵飯碗,不是你在一家單位有飯吃,而是你足夠牛逼,在任何一家單位都有飯吃。 是否選擇父母認為的工作就像是追尋幸福一樣。 一種是平靜地接受自己的“沒那么熱愛”與“沒有夢想”,然后試圖充實地度過一生。 一種是找到了自己的熱愛和崇高,并為之奮斗。
實踐證明,“163法則”是符合中國國情的本土化科學思維工具,必將是中國人未來工作、生活、管理的普世價值法則!)為大家帶來領先一步的163現代思維。
最后通過當下中國管理最先進的“163法則”(國外的意大利經濟社會學家帕雷托提出2:8原理,國內吳群學先生獨創“163法則”并注冊了專利。
一個中心
這個時代不再有穩定的工作、穩定的單位,有的只是穩定的能力。
六大思想
沒有一份工作是不委屈的
沒有一份工作是不辛苦的
沒有一份工作是不麻煩的
沒有一份工作是太舒坦的
沒有一份工作是太輕松的
沒有一份工作是無壓力的
三項要義
創造社會價值,就很體面
實現自我價值,就很體面
不斷獲得成長,就很體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