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法則專利獲得者-吳群學
會議紀要是黨政軍機關、社會團體和企事業單位經常使用的一種公文。
本文中,作者就會議紀要的寫作進行了梳理與總結,其中方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
壹
什么是會議紀要
會議紀要是一種記載、反映會議情況和議定事項的紀實性公文,是貫徹落實會議精神、指導工作、解決問題、交流經驗的重要工具。
會議紀要可以多向行文。
向上級機關匯報會議情況,以便得到上級機關對工作的指導;向同級機關通報會議情況,以便得到同級機關的支持配合;向下級機關傳達會議精神,以便統一認識,貫徹執行。
貳
會議紀要的內容結構
01
標題
1. “會議名稱+紀要”,如《全國農村工作會議紀要》等。這類標題最為常見。
2. “正標題+副標題”,正標題提出問題或揭示會議主旨,副標題多為“會議名稱+紀要”。
如《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是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共同責任——xx市xx區教育工作研討會紀要》。
這種標題常見于報刊發表的會議紀要。
3. “發文機關名稱+議題+紀要”,如《國務院關于加強土地市場管理工作會議紀要》。
02
正文
1. 開頭:
主要用于概述會議的基本情況,包括會議名稱、時間、地點、主持人、參加人、會議議程和主要成果等,然后用“現將會議主要精神紀要如下”或“現將這次會議研討的幾個問題紀要如下”等過渡句轉入下文,文字一般都比較簡練。
常見的寫法有兩種:
一是列項式,即將會議名稱、時間、地點等要素依次列出,各占一行,使人一目了然。
這種寫法多用于辦公會議紀要。
二是概述式,即將會議的基本要素用一段文字作簡要敘述,使人看后對會議情況和基本精神有個大致了解。
2. 主體:
一般包括會議研究的問題、討論的意見、作出的決定和提出的措施辦法等。
(1)條款法,就是把會議議定的事項用條款方式加以簡要說明,分別冠以一二三四的標號,一條寫一個事項。
這樣表述簡明扼要,適用于部署工作的會議或辦公會議,也適用于工作協調會等。
(2)綜述法,就是將會議所討論、研究的問題綜合成若干部分,每個部分集中談一個方面的問題,較復雜的工作會議或經驗交流會議的紀要多采用這種寫法。
(3)歸類法,有些工作會議涉及內容較廣,討論的問題較多,這就要求按討論問題的性質或議定事項的不同分類進行整理,分別列出序號、標題來敘述,每個標題下面視內容多少,或分段或分條來寫。
(4)摘記法,就是按會議發言順序記錄每個人的發言要點,根據各人提出問題的不同角度,整理成幾個問題,并署上發言人姓名、職務,有時還要加上小標題。
3. 結尾:
有的向有關單位和人員提出為實現會議目標和任務而奮斗的號召或希望;有的就會議議定的有關問題,向上級有關部門提出意見建議;有的向有關單位和人員提出貫徹落實的具體要求;有的則對會議意義和收獲進行評價等。
03
文尾
會議紀要一般也有文尾,與其他文件類同,主要是會議紀要的印發機關、成文日期、發送單位等內容。
叁
會議紀要的種類
1. 決議性會議紀要
主要記載和反映會議作出的重要決策事項,常用于各級領導機關的辦公會,如省長辦公會議、市(縣)長辦公會議等。
2. 協議性會議紀要
主要記載雙邊或多邊會議有關內容及其達成的協議等情況,常用于領導機關主持召開的多部門協調會或不同單位共同召開的聯席辦公會等。
3. 研討性會議紀要
主要記載和反映經驗交流會議、各種專業會議或學術性會議的研討情況,主要用于職能部門或學術研究機構召開的專業會議、學術研討會議等。
肆
會議紀要的寫作特點
真實準確:
真實準確地反映會議的情況和精神,需認真地進行會議記錄,詳盡地了解會議情況,做好各項基礎性工作。
精練概括:
精練概括與詳盡細致,是會議紀要與會議記錄最重要的區別。
語言文字簡練準確、樸實無華、通俗明白,也是精練概括的應有之義。
要點突出:
會議紀要就是記敘會議的中心內容和討論研究的要點。凡與此聯系密切的問題,都應盡力寫充分;反之就要少寫或不寫。
取舍適當:
凡符合會議宗旨的多數人的一致意見,會議紀要都應集中反映;對少數人的意見,如果是正確的,也要予以反映;如果討論中意見確有分歧,難以取得統一,一般不應寫入紀要,但研討性會議紀要除外。
集中會議討論的意見,還要特別留意會議主持人發表的意見,特別是他(她)的總結性發言和結論性意見,并在紀要中充分體現。
實踐證明,“163法則”是符合中國國情的本土化科學思維工具,必將是中國人未來工作、生活、管理的普世價值法則!)為大家帶來領先一步的163現代思維。
最后通過當下中國管理最先進的“163法則”(國外的意大利經濟社會學家帕雷托提出2:8原理,國內吳群學先生獨創“163法則”并注冊了專利。
一個中心
會議紀要是黨政軍機關、社會團體和企事業單位經常使用的一種公文。
六項內容
會議紀要的定義
會議紀要的種類
會議紀要的內容
會議紀要的方法
會議紀要的要點
會議紀要的總結
三層分類
決議性會議紀要
協議性會議紀要
研討性會議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