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法則專利獲得者-吳群學
我曾問過身邊很多20-30歲的年輕人,你現在最缺的是什么?
得到最多的答案是:缺錢。
聽著很扎心,但也很現實。
就像一句話說的:世界上90%的問題都能用錢來解決,剩下10%的問題,也能用錢來緩解。
的確,對大部分拿著苦逼工資的年輕人來說,月薪30000和月薪5000,過的是不同層次的生活。
但問題是,月薪30000和月薪5000之間的差距,到底在哪里?
要回答這個問題,有3個殘酷真相,你一定要知道。
1
一個人開始廢掉
不是因為他太閑了
而是他忙到沒時間成長
前兩天,閨蜜小黎告訴我,她想辭職了。
小黎在上海的一家廣告公司,做品牌策劃已經5年了。她一直認為只要勤勤懇懇,總會有出頭之日。
于是,平時加班加點,假期給客戶改方案都成了常態。
可讓她沒想到的是,她這樣辛苦的付出并沒有得到想象中的回報。
年中公司進行了組織架構調整,提拔了一批基層員工,但并沒有她。
沒升職也就罷了,更讓她心里不好受的是,她去年帶過的95后實習生小梅成了她新領導。
“我明明已經很努力了,幾乎每天都在加班修改方案中度過,為什么老板就是看不見?”
小黎有些哀怨。
我沒有理會她的抱怨,只問了她一個問題:“你最近一次看書或者學習是什么時候?”
小黎愣了一下,說:“我這么忙,哪有時間學習啊?”
我嘆了口氣:“發現了嗎?這就是問題所在了。
老板在乎的不是一個員工加了多少班,而是他能為公司創造多少價值。
你雖然很忙,卻只是干著同質化的工作。越忙碌,越退步。
因為在馬不停蹄的奔忙中,你只是自我消耗,而沒有成長。”
其實不止小黎,很多年輕人都有著同樣錯覺:以為只要讓自己忙起來,就能快速成長,從而實現升職加薪。
其實事實遠非如此。
《稀缺》一書中提到一個觀點:
忙的人只會越來越忙,并且這種忙也不會為人帶來財富。
這是為什么?
原因其實很好理解:
你越忙于眼前的事,就越沒時間精進自己,你越得不到成長,就只能陷入低質量的忙碌。
這是一個死循環。
那這個死局該怎么破?
答案只有一個:抽離出忙碌,去學習、去輸入,做一些自我突破的事情。
就像自媒體人粥左羅說的那樣:一個人在職場里持續上升,必須要有持續的增量成長。
成長這件事,是一輩子的事,任何時候都不能讓自己忙到沒時間成長。
即使你現在再強,如果成長一旦停滯,也會很快被別人淘汰,因為別人在成長。
2
人生最大的悲劇不是不努力
而是認知還停留在10年前
違背了時代發展趨勢
月薪5000漲到3萬的例子我們見太多了,但你想沒想過,一個人從月薪3萬到月薪5000,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作家艾小羊分享過一個故事。
10年前,是紙媒最輝煌的時候。
那時候,艾小羊供職的國內第一大雜志社,編輯的平均月薪可達3萬。底薪、稿費、編輯費、月度獎金、季度獎金、年終獎,只要發了稿,隔三岔五就有錢拿。
但在紙媒最后的輝煌期,艾小羊辭職去做自媒體了,而她前同事亮亮,卻依然堅守陣地。
辭職的時候,亮亮還曾擔憂地勸告她:“你這個決定太冒險了,可千萬要想清楚呀。尤其要當心別跟社會脫節,以后養老無保障。”
然而造化弄人,亮亮這句話,最終在自己身上應驗了。
紙媒日漸衰落,他在單位經歷了幾次“宮斗”,職位變來變去,連同薪水也越變越少,從10年前的月薪3萬變成了如今的月薪5000。
工資越來越少,家庭負擔卻越來越大,貧賤夫妻百事哀,亮亮的妻子最終提出了離婚。
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
不免讓人唏噓。
如今的時代,一切發展變化都太快了,一個不留神,就會被同齡人遠遠甩在身后。
那有沒有什么辦法避免這種悲劇?
答案其實很簡單:不斷拓寬自己的認知邊界。
如果你的認知還停留在10年前,那么風險來臨時,你的抗風險能力,也許會讓你一夜間失去所有。
不是販賣焦慮,也不是故意扎你心,更想告訴你的是,有一種力量,沒有任何人能夠阻擋——時代趨勢。
雷軍曾經告訴傅盛:
“一個人要做成一件事情,其實本質上不是在于你多強,而是你要順勢而為,于萬仞之上推千鈞之石。”
要想看清時代發展趨勢,做出更好的選擇,就必須提升認知,培養高效獲取信息的能力。
3
30歲之后還迷茫
是因為20多歲時
沒有自我革命
生活中,你有沒有過這樣的體驗:
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總覺得痛苦不堪,一切都不順;
周日一想到周一要去上班了,心情就瞬間低落,充滿了無力感;
看到同齡人比自己有錢,比自己事業有成,就會覺得很焦慮……
這種狀態,通常被稱為“迷茫”。
迷茫這件事,困擾著無數20-30歲的年輕人,甚至還有很多30歲以上的人,也不堪其擾。
有的人在迷茫中走不出來,漸漸迷失了自己,有的人卻從谷底逆勢反彈,徹底走出人生困局。
而那些能夠翻盤的人,都會在20多歲時做一件事,那就是:自我革命。
我的發小梅子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梅子畢業于一所三流大學,剛來北京的時候,為了爭取機會,她零薪酬去了一家名企實習。
名為實習生,其實就是打雜,幫著開發票、打印、取快遞,總之沒有技術含量的事情,都是交給她。
我曾問過她,這樣值得嗎?
她卻給我拿出了她的筆記本,密密麻麻幾十頁,記錄著她每天的思考和總結。
原來,即使沒有參與重要工作,她依然在虛心學習。
好不容易熬到了轉正,我還以為她會讓自己喘口氣,沒想到她絲毫沒有停歇的意思,給自己報名了一堆技能培訓的課程,周末也很少休息。
“20歲之前我躺在舒適圈,20歲之后如果還這樣,我只會活成自己都看不上的那種人了。”
事實證明,敢于自我革命的人,最后都贏了。
梅子一年內連跳兩級,如今已經是3個項目的負責人了。
自我革命,其實也意味著你無論什么時候都不會停止學習,不會放棄讓自己成長。
當然,既然下定決心要學習,一定要讓自己沉下心來,學精、學細,爭取學一門,會一門。
來源:插座學院
實踐證明,“163法則”是符合中國國情的本土化科學思維工具,必將是中國人未來工作、生活、管理的普世價值法則!)為大家帶來領先一步的163現代思維。
最后通過當下中國管理最先進的“163法則”(國外的意大利經濟社會學家帕雷托提出2:8原理,國內吳群學先生獨創“163法則”并注冊了專利。
一個中心
一個人開始廢掉,不是因為他太閑了,而是他忙到沒時間成長。
六個道理
學習可以使人奮進,催人進步
學習可以使人進步,增長知識
學習可以使人向上,提高素質
學習可以使人明理,鍛煉思維
學習可以使人改變,認識自我
學習可以使人優秀,實現價值
三個不要
不要忘記成長
不要忘記努力
不要忘記學習